首    页 弘 文 馆 医 道 苑 贻 福 堂 寄 语 亭  

播扬人类文明 传承中华民族瑰宝

  孙 思 邈 传

口译 : 郝连成

孙思邈,今陕西省耀县人,他出生于公元581年,而以百岁高龄,卒于公元682年。他是我国被民众推崇为“至圣大医,药皇孙真人”。是我国具有著名代表性的民间医药学家。他用毕生的精力,投入到了“民间医药”而在民间行医过程中,用辛勤汗火收集了有关大量唐以前散落在民间的单方、验方;同时又改编整理了前人的许多“经方”。在此基础上,他又创立了新的方剂学。一生主要著述有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各三十卷(简称:千金方)。千金方,可被称谓是,自唐以来,历代中华民间医药的“大百科”全书。

他的著述涉猎的不仅有方剂方药,尤以养生养性为最,且兼“禁经”遗世。

孙思邈的技艺,以高尚的医德问世,誊满神州大地。他强调了身为一名医生,他不仅要勤奋学习,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准,而要精益求精,以益人利己,且更应具备有良好的思想品德。他用自己一生的言行而为中华医人树起了千古楷模,以“大医之精诚”完善着医人的根本。直至今日人类已步入到了电子,光学时代,孙思邈的“大医精诚”,仍不失是人们勤奋精进中的“样板”,乃是“民间医”的毕生楷模,以为人之所求……

《新唐书•孙思邈传》

孙思邈,京兆华原人。通百家说,善言老子、庄周。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,异之。曰:“圣童也,顾器大难为用尔!”及长,居太白山。隋文帝辅政,以国子博士召,不拜。密语人曰 :“后五十年有圣人出, 吾且助之。”太宗初,召诣京师,年已老,而听视聪瞭。帝叹曰:“有道者!”欲官之,不受。显庆中,复召见,拜谏议大夫, 固辞。上元元年,称疾还山,高宗赐良马,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。

思邈于阴阳、推步、医药无不善,孟诜、卢照邻等师事之。照邻有恶疾,不可为,感而问曰:“高医愈疾奈何?”答曰:“天有四时五行,寒暑迭居。和为雨,怒为风,凝为霜雪,张为虹蜺,天常数也。人之四支五藏,一觉一寐,吐纳往来,流为荣卫,章为气色,发为音声,人常数也。阳用其形,阴用其精,天人所同也。失则蒸生热,否生寒,结为瘤赘,陷为痈疽;奔则喘乏,竭则火焦槁;发乎面,动乎形。天地亦然:五纬缩赢,孛彗飞流,其危诊也;寒暑不时,其蒸否也;石立土踊,是其瘤赘;山崩土陷,是其痈疽;奔风暴雨其喘乏,川渎渴涸其火焦槁。高医导以药石,救以金乏剂,圣人和以至德,辅以人事,故体有可愈之疾,天有可振之灾。”

照邻曰:“人事奈何?”曰:“心为之君,君尚恭,故欲小。《诗》曰:‘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小之谓也。胆为之将,以果决为务,故欲大。《诗》曰:‘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’大之谓也。仁者静,地之象,故欲方。《传》曰:‘不为利回,不为义疚。’方之谓也。智者动,天之象,故欲圆。《易》曰:‘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。’圆之谓也。”

复问养性之要? 答曰:“天有盈虚,人有屯危;不自慎,不能济也。故养性,必先知自慎也。慎以畏为本,故士无畏,则简仁义;农无畏,则堕家穑;工无畏,则慢规矩;商无畏,则货不殖。子无畏则忘孝,父无畏则废慈;臣无畏则动不立,君无畏则乱不治。是以太上畏道,其次畏天,其次畏物,其次畏人,其次畏身。忧于身者,不拘于人;畏于已者,不制于彼。慎于小者,不惧于大;戒于近者,不悔于远。如此则人事毕矣。” 初,魏征等,修“齐、梁、陈、周、隋”等五家史,屡咨所遗,其传最详。永淳初卒,年百余岁。遗令薄葬,不藏明器,祭去牲牢。

【口译】

孙思邈,他是京兆郡华原人(今陕西省西安地区)。他一生学识渊博,并且通晓“诸子百家”之说, 尤其善论老子及庄子的学术。大约在(公元557年)北周时,有位洛州总管,名叫独孤信的,认为他是年少有为,而感到惊讶。说:“这如同是圣童,可惜才器宏大是很难被任用了!”孙思邈成年之后,他就隐居在太白山(终南山)。当时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,在他主持朝政时,而以国子博士的职务聘请孙思邈, 孙思邈没有应聘。而他私下确对别人说:“等五十年以后,会有圣人出世,那时我将会帮助他。”在唐太宗即位时,他才奉召到了京都长安,此时他虽已年迈,但听觉依然是灵敏,而且视力又清楚。唐太宗见到他,感慨的说:“这才真是具有养生之道的人啊!”而让他出任官职,孙思邈并没有接受这个任命。 等到唐高宗显庆年间(约公元656年),高宗又召见了他,任命他为谏议大夫,他也婉言谢绝了。等到了上元元年,他自称有疾,又回到了太白山。此时高宗赐给他良马,并把鄱阳公主的旧宅也一并给他居住。

孙思邈对于阴阳哲学、演算历法以及对天文,气象医药等方面没有不擅长的。医药学家孟诜,还有闻名于初唐里的文豪卢照邻等, 都以他为师一样的礼待他。卢照邻身患有种恶疾,久治未愈,而向他请教,很有感触的问:“以有高超技术的医生,他是怎样治愈疾病的?”孙思邈回答说:“天有四时五行,于寒来暑往交替不断。天地阴阳之气和洽就会有雨下;天地阴阳之气激荡似怒,便会成为风;天地阴阳之气凝聚,则结为霜雪;天地阴阳之气张盈,而成为虹蜺;这就是天地阴阳之气的常规。人们的四肢五脏,以及人有醒寤或在卧寐之时,进行往来呼吸,便是在吐故纳新。身体内流注的有营卫之气,它显露出来,就会成为神采与气色;当它散发在体外时, 又会成为五音中的声响;这一系列现象,也正是是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所能体现出来的常态。阳的作用,它能表现出,以可见的具体形貌;而阴的作用,又具有表现为可察与可知的性质;这就是自然界和人类所共有的。阴阳若有失常,阳在郁蒸之中而会产生热性疾病;阴被阳所阻塞,而又会生变为寒性疾病。而针对气血的蓄结, 又会成为瘤肿赘疣;当气血陷下时,还会成为痈毒疽疮。气狂越,会造成喘喝困乏;而气虚竭时,又会存在着形容枯槁。这一切都可以从外表形貌上呈现出来, 天地自然界也是如此。五星运行速度失常,彗星就会在天际中飞速的流逝,这正是天地不安的灾变之验。每当寒暑不按时交替,也是天地之气的郁蒸阻塞。严石耸立,土堆踊起,等于是天地里的瘤赘;山崩土陷,又如同是天地里的痈疽; 骤风暴雨,如同是天地的气喘下的疲乏;川流涸绝,如是天地的焦干枯槁。高明的医生,他所采用了药物、针砭去进行疏导,而是给以救助性的治疗,所以人体有病,能够被治愈。圣人又是以至德仁政进行辅助于和调和解,因此天地就有可以被挽救的灾变。

卢照邻又问道:“那人的事情,又应当怎样去处理?”孙思邈说:“心的主导作用,等同为君主。而君重恭谦,所以要求处事谨慎。《诗经》中说 :‘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这讲的就是要小心呀。胆的主导作用,等同大将军。它以果敢决断为要务,所以要求胆大。《诗经》中说:‘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’讲的就是大胆。仁者宁静,这是地之象征,所以要求方正。《左传》中说 :‘不为利回,不为义疚。’这讲的就是行动动准则,而有方。智者,保持看永恒之动,这又是天之象征,所以要求圆通。《易经》中说:‘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。’所讲的就是智圆。”

卢照邻又问孙思邈,有关养生的要领。孙思邈说:“天有盈虚之变,人有安危之时,自己不能谨慎自养,那就不能有着协调性的配同。因此,在养护生命中,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自慎。然而谨慎,是以有所敬畏为根本的。所以对于正常人,他要是无所敬畏,去种庄稼的话,就会种坏; 而工匠,他要是无所敬畏,就会轻视公认的度量标准; 商人若无所敬畏,那财货就不能增殖。做子女的无所敬畏,就会忘掉尽孝;做父母的若是无所敬畏,那就会废弃慈仁里的关爱。为臣下的无所敬畏,就不可能去克勤克俭持、兢兢业业。为君王的,若无所敬畏,那国家就会混乱而难得太平。所以最明智的人, 他总是敬畏于道德理念,其次敬畏天,再其次是敬畏客观事物,又次的是敬畏人事,这重复来,重复去的就是敬畏自已的身体。若对自已的身体而有所忧虑敬畏, 就不会受他人的束缚制约, 对小事能够谨慎,那遇到大事也就不会畏惧。对眼前的事能够警觉,而对未来的事,就不会有怠慢轻心。而懂得了这些道理,那对于人事,也就是尽到了。”

在当初,魏征等人,编修“齐、梁、陈、周、隋”等五朝的史书时, 就多次的询问遗闻旧事,而孙思邈的传述,写的就详尽。他是在高宗永淳初年时才亡故,享年一百多岁。孙思邈留下了遗嘱,而让家属从简举办丧葬,墓穴中不要藏放冥器,在祭祀时也要去掉猪牛羊等牲牢性的祭品。

     

唐·孙思邈撰

【口译】

张湛曰:夫经方之难精,由来尚矣。今病有内同而外异,亦有内异而外同。故五脏六腑之盈虚, 血脉荣卫之通塞,固非耳目之所察,必先诊脉以审之。( 张湛字处度,晋代医学家,善养生之术,著作有《养生要集》等。)

张湛说:对“经方”来讲,是很难求到它的至辟(是什么、为什么等等),这己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。现在的病,虽然它同属于是同一类的病(糖尿病、心脏病、肝病、肾病等等)而病因不同。还有虽然得的不是一样的病,可是外在的致病因素且相同(诱因及致病的因素)。所以人体内脏器官工作的好坏,就决定了血脉中的营养供给, 而这供给又牵扯到属于是肌体(免疫抗病力)中的通道,是否是畅通或存在闭塞,这一切又都是常人的耳目所不能够直接观查到的,这就需要先从诊脉上去审断了。

而寸口关尺,有浮沉弦紧之乱;腧穴流注,有高下浅深之差;肌肤筋骨,有厚薄刚柔之异;唯用心精微者,始可与言于兹矣。

然而,仅凭两手挠骨侧的动脉(从腕横纹处开始,向臂肘方向一市寸的范围内),又会出现等等不一的脉象。而它,又内在的存在着(把供给),注入到各个穴位,而这些腧穴从人体的流注流程,又有其位置上的差异。人的皮肤、肌肉、筋腱、骨骼,又有密度与韧性的不同,这一切只有用心的去了解到它的至细(微末)才可以说:是“是呀”。

今以至精至微之事,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,其不殆哉?若盈而益之,虚而损之,通而彻之,塞而壅之,寒而冷之,热而温之,是重加其疾,而望其生,吾见其死矣。

今天,本该把这必须了解得十分清楚的事,付诸的则是最粗俗最浅显的认识,这岂不是误事吗。若是把原本不该多出来的,你越发的让它多出来(像脑溢血,你到用了扩张血管药物及冶疗手段);而本来是虚弱的,又非让它继续的损失下去(对大失血患者,你还去做开创术);把是畅通无阻的,更要没必要的去扩大它的,楞要给以扩张;而又使原己被堵塞了的,又继续让它加大拥堵度;原本己不适宜寒冷的,又进一步的去降温;而把已超出正常热值的,你又再给它添上一把火(对实症高烧病人,在投以大剂温补壮阳药),这种加重疾病病情的做法, 确想着病变(指患者)能有生还的希望,我看,他只能去死!

故医方卜筮(注),艺能之难精者也。既非神授,何以得其幽微?

因此,把这“医方”里的提高,也等同是卜筮(算卦一样),它是可以从数式的规律中寻求到推理,可确难以获得到与预测中的正确结果“相附”了。那若不具有特殊的思微方式,进行传授,那又如何能了解得更为彻底哪?

世有愚者,读方三年,便谓天下无病可治;及治病三年,乃知天下无方可用。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,不得道听途说,而言医道已了,深自误哉!

社会上就有这样的人,看似聪明;可事实上,他并不是什么聪明人。这类人,他满大也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了方药类的书,多说是三年(等于现在中医药专科生)。初出茅庐,他就不谦虚的翘起尾巴说,天下没有他治不了的病。可是事实怎么样,等接触到了临床才三年,就没电了,才知道天下找不到能适合给人治病的方子了……

所以说从事医学,进入学习的人,必须是博览群书。尤其是对自己所要去掌握的有关“本专业”的内容,更应当是博学多、广闻强记,而有种“精勤于学习”与诲人不倦的姿态。不能人云亦云,而来个鹦鹉学舌,讲自己对“医道”完全掌握了,这种不谦虚的狂妄,实是对自己的自误呀 。(注:卜,等同于问;筮,是一种草茎,古人拿它做提出问题,而求得到逻辑形式里解答问题的一个记数器。)

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媸,怨亲善友,华夷智愚,普同一等, 皆如至亲之想;亦不得瞻前顾后,自虑吉凶,护惜身命。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,深心凄怆, 勿避险戏、昼夜、寒暑、饥渴、疲劳,一心赴救,无作功夫形迹之心,如此可为苍生大医,反此则是含灵巨贼。

对真正有胸襟宽大的医生来讲,他们在面对临床时,首先就要做的就是,把握住自己的情绪(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放弃掉),不能用自己个人的情绪去面对患者。而对患者不能有丝毫的不利其治病的各种欲念(攀权,乞富贵,走后门、拉关系等等),而是出自于, 是发自内心的去面对患者所被疾病带来困苦,给予同情、关爱,而把自己的誓言付诸于行动,让患者的躯体、以及心灵上所受到的折磨与伤害,得到解救。

有患者求治,是不能问人家的社会地位的高低(工资有多少,私下里捞了多少,以及储户中的存款有几多,以及人家额外有没有不入帐的小金库了等,有关个人的隐私。)

把这年龄的多大(厌老喜少),以及模样长的是好看,还是自个不乐意瞅的;以往是否曾一度与自己有过隔陔,甚至是从磨擦而结下怨恨的;无论是对待亲属、朋友,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籍人,都要一视同仁;而以普通心、等同心,去面对;把他们就像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考虑, 同时更不能有任何的顾虑(前怕狼后怕虎的),而只考虑,自个的吉凶,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。

看到患者的苦脑,如同自己的苦脑一样,而付以高度同情,又有自我随时随刻的深省。对患者的救治,不避交通不便,是白天还是黑夜(昼夜二十四时准备随时当值),吃上饭还是没吃上饭(一心只是以救治患者为主),不要拉那官“衙医”里的大架子,依据自已是有文凭有证照(或有传统中的传承)就吆五喝六的,一派盛气凌人的势派……,只有这样才可是民众赖以生死寄托的医生呀!凡与此背道而驰的,仅仅就是一个有神经的,而属于是江洋里的(带有黑社会性质的)恶棍、贼盗了。

其有患疮痍、下痢,臭秽不可瞻视,人所恶见者,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,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,是吾之志也。

在患者中,有得疮瘘的,有得痢疾的,臭秽的排泄物,不易观看,这是人所不愿见到的。可是但能有一种悲惨中的哀怜,就不能有一点点的嫌弃,这就是我的志意呀。

夫大医之体,欲得澄神内视,望之俨然;宽裕汪汪,不皎不昧。省病诊疾,至意深心;详察形候,纤毫勿失;处判针药,无得参差。虽曰病宜速救,要须临事不惑,唯当审谛覃思;不得于性命之上,率尔自逞俊快,邀射名誉,甚不仁矣!

医生(有宽阔胸襟)的躯体,首先得到净化后,又有自我内在的返思。让人看到他, 便会有种尊严。在宽容的双眸里, 以盈润无比(而不是让人看着,就觉着是鬼么哈哧眼的,而带有奸邪中的狡诈。)。每当诊病施治时,内意深系着心扉。是应当进行详细的诊查病情,与其各种证候的表现,而没有任何的一点点的疏漏。

处方施治,对采用手段上的配同(针灸与投药等)不可存在任何的失误。虽说让病变在短期内获效, 而应当取用急救,这又需要在临症中,不存有任何的疑问而感到迷惑不解。唯有对病症“审辨”得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了,确不允许对生命悠关之事,而“掉以轻心”,为了个人荣誉求其速效,抛弃其留给患者的后遗症所带来的恶果于不顾, 这种作法是太不仁义道德啊。

又到病家,纵绮罗满目,勿左右顾(目丐);丝竹凑耳,无得似有所娱;珍羞迭荐,食如无味;(酉需)(酉录)兼陈,看有若无。所以尔者,夫一人向隅,满堂不乐,而况病人苦楚,不离斯须,而医者安然欢娱,傲然自得, 兹乃人神之所共耻,至人之所不为,斯盖医之本意也。

还有,到了患者家里, 看见室内外装修以及家具设施的考究, 而东瞅西望, 就像眼珠都跟着进去了一样;有录音机、电视里的播放,也非要凑到跟前,好似跟着音乐都能蹦起来一样;对患家招待的饭菜虽是山猛海鲜,食之就如同品不出味道一样(无贫婪之相);看见就象没看见一样(不能执意专箸)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 医生的每一个言行举止,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负担。何况病人的痛苦又离不开医生的分忧,然而医生确在心安理得的在面对病患的痛苦之下去寻开心,傲漫中的神情自得,那是所有的人都认作是羞耻之事,是人所不能干的事, 这里的一切就属于有医生的本意了。

夫为医之法,不得多语调笑,谈谑喧哗,道说是非,议论人物,衔耀声名,訾毁诸医,自矜已德。偶然治瘥一病, 则昂头戴面,而有自许之貌,谓天下无双,此医人之膏盲也。

对于医生的行为,不能胡言乱语,把行医当成玩笑,更不得用大嗓门里的燥音随意妄加评论,每当讲起同行,首先自我吹嘘自己,而去抵毁他人,贫天下之功而为己功(盗名沽誉,瓢窃文章之类)。偶然碰巧治愈一病症,便挺胸臌腹,目中无人。如同仰起脖子,带上个假面具—样,进行自我欣赏。他自以为天下再没有能同他相比的人了,这就是医人里的深恶之病呀。

老君曰:人行阳德,人自报之;人行阴德,鬼神报之。人行阳恶,人自报之;人行阴恶,鬼神害之。寻此二途,阴阳报施岂诬也哉!

太上老君说(注):人做的好事是公开的,他会得到回报;而人做的好事没有被公开,那也会得到无形里的回报(未来的回报)。人,在人世间做恶,会受到人世的惩罚;人暗地里干的坏事,也会受到无形的伤害了。
得到这样两种不同的结果,明暗中的获报,是绝对不差的呀!

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,专心经略财物,但作救苦之心,于其运道中,自感多福者耳。又不得以彼富贵,处以珍贵之药,令彼难求,自炫功能。谅非忠恕之道。志存救济,故亦曲碎论之,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。

所以对于一个医生,他不能凭据自己的技术专长,而处心积虑的奔钱财卯劲。只能是以救患者脱离痛苦之心,而去履行自己的职责。那样,你就会为自己有这么个职业而感到欣慰幸福了。尤其是,不能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,假物以珍贵药(以次充好,以假填真),而不公示自己的处方;即便开了处方,也让患者难以找得到(光怪涎离), 以此去显示自己独特专长(俗称“作业术”),这都不是忠厚朴实里可以宽容的行为。医生的志向在于救治与接济(讲实效),所以,我又转弯抹角的去说明它,这对学习而言,是不能把这些卑鄙下贱,在行重复了。

  TOP

 

... 访客留言 ....

网友们,若对“民间医药”有进一步的探究,可进入“本网论坛”发表自我见地。也可以申请进入“师承学堂”获得到对以上内容的有关讲解。

   
Copyright © 2006 -2011 
http://www.mjcchao.com  All rights reserved 
吉ICP备06003584号
咨询电话 (海口):0898---65339196 
咨询电话 (吉林):0432---64866451   0432--669278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