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    页 弘 文 馆 医 道 苑 贻 福 堂 寄 语 亭  

播扬人类文明 传承中华民族瑰宝

  李 东 垣 传

口译 : 郝连成

东垣老人李君,讳杲,字明之。其先世居真定,富于金财。大定初,校籍真定河间,户冠两路。君之幼也,异于羣儿;及长,忠信笃敬,慎交游,与人相接,无戏言。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,足迹未尝到,盖天性然也。朋侪颇疾之,密议一席,使妓戏狎,或引其衣,即怒骂,解衣焚之。由乡豪接待国使,府尹闻其妙龄有守也,讽妓强之酒,不得辞,稍饮,遂大吐而出。其自爱如此。

东垣老人,被尊称为李君,他姓李,名 杲;字,明之。祖辈家居在河北真定,是有钱财的大户。在金大定初年(世宗),核查真定、河间地区户籍时,李家的财富,是居这两个地区的首位。李君在年幼时,就与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;等到他长大之后,为人忠诚守信,并且待人非常有礼貌,他对交友也很谨慎,在同人们的往来接触之中,他从不开玩笑去戏耍他人。对于被人们公认的娱乐场所,楼台戏院,他 也都没有踏入过。也许他的天性就是这样。朋友们都很怪疑他这点,暗地里,商量好了,准备一桌酒席,指使妓女对他调情而行诱惑。有个妓女拉他的衣服,他便生气大骂,并脱下衣服,把它给烧掉了。当时由乡里豪绅们,接待南宋派来的使臣。真定府府尹,听说他青春年少,而且又有操守,便暗中唆使妓女,硬劝他喝酒,他不便推辞。稍稍饮了一口之后,就立即大口吐出去了,才离去。可见自重自爱到了如此地步。

受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于王内翰,从之;受《春秋》于,冯内翰叔献。宅有隙地,建书院,延待儒士。或不给者,尽周之。泰和中岁饥,民多流亡。君极力赈捄,全活者甚众。

他跟翰林王从之学习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从翰林冯叔献处,受教过《春秋》。他在住宅中空地里,修建了一座书院,接待读书人。如果遇到生活困难用度不足的人,他总是尽力的去周济他们。金,章宗 ,泰和年间,遇到饥荒,老百姓大多流落逃亡它乡,李君极力救济这些灾民,得到他保全活命的人很多。  

母王氏寝疾,命里中数医拯之,温凉寒热,其说异同,百药备尝,以水济水,竟莫知为何证而毙。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,有愿曰:“若遇良医,当力学以志吾过。”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,医名天下,捐金帛诣之。学数年,尽得其法。进纳得官,监济源税。彼中民感时行疫厉,俗呼为大头天行。医工遍阅方书,无与对证者;出己见,妄下之,不效;复下之,比比至死。医不以为过,病家不为非。君独恻然于心,废寝食,循流讨源,察标求本,制一方,与服之,乃效。特寿之于木,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,用之者无不效。时以为僊人所传,而錾之于石碣。

母亲王氏卧病在床,叫家乡医生救治,对是寒证还是热证,他们的说法各不相同,服用了多种药,无济于事,最终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病而丧命。李君悲痛伤心的为自己不懂医学而失去亲人,他立下誓愿说:“我要遇到优秀的医生,一定去努力跟他学医,牢记自己不懂医药的过错。”听说河北易水,有位名字叫洁古、元素的张老先生,他的医术可是名闻天下,他就准备出很多钱,要到他那里去学医。学了几年,全部掌握了他的医疗方法。他向官府交纳钱财买了一个官职,主管济源地区的税收。当时济源地区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,俗名叫:大头天行(一种瘟疫里的变症,也叫,大头瘟。)。医生们查遍了方书,且没有找到对症的方药;有的就自持己见,乱下药治疗,不仅没有什么疗效;继续再下药治疗,结果是一个接一个的死亡。医生不认为这样治是错误;而病家也认为这样治没有什么不对。惟独李君心中十分忧伤悲痛,他废寝忘餐,像顺着河水,去找水源一样,探求病变的现象与根源,终于制定出方剂,给病人服食后,见到了收效。就特意的把它刻在了木板上,悬挂在人群聚集的地方,而采用了这种方药的人,没有不见效的。当时人们认为这是神仙传授的,就又把它刻在了石碑上。

君初不以医为名,人亦不知,君之深于医也。君避兵汴梁,遂以医游公卿间,其明效大验,具载别书。壬辰北渡,寓东平;至甲辰还乡里。一日,谓友人,周都运德父曰:“吾老,欲遗传后世,艰其人奈何?”德父曰:“廉台罗天益谦甫,性行敦朴,尝恨所业未精,有志于学,君欲传道,斯人其可也。”他日,偕往拜之。君一见曰:“汝来学觅钱医人乎?学传道医人乎?”谦甫曰:“亦传道耳。”遂就学,日用饮食,仰给于君。学三年,嘉其久而不倦也,予之白金二十两,曰:“吾知汝活计甚难,恐汝动心,半途而止,可以此给妻子。”谦甫力辞不受。君曰:“吾大者不惜,何吝乎细?汝勿复辞。”君所期者可知矣。临终,平日所著书,检勘卷帙,以类相从,列于几前,嘱谦甫曰:“此书付汝,非为李明之、罗谦父,盖为天下后世,愼勿湮没,推而行之。”行年七十有二,实辛亥二月二十五日也。君殁,迄今十有七年,谦甫言犹在耳,念之益新。噫嘻!君之学,知所托矣。

最初他不是凭借行医出名,人们也不了解他对于医术精通。东垣君,为躲避战乱才到了汴梁,才以行医的身份和公卿们交往。又把所经历的治验,都记录在别的书里。就在壬辰那年,为躲避兵乱,李君逃出大梁,往北渡过了黄河,又寄住在山东省东平县境内,到了甲辰年才回乡。有一天,对友人周都运德的父亲说:“我老了,想把这医道传给后人,但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,这又该怎么办呢?”周都、运德的父亲说:“廉台有个叫罗天益,字谦甫的,他的秉性与行为均敦厚朴实。他曾经为他自己所从事的医术不精,而感到遗憾,在学医上很有志向,您要传授医道,这个人也许可以。”有一天,周运德的父亲领着罗谦甫,拜访了李君,李先生见面就问他:“你是来学赚钱的医生呢,还是学继承发扬医学遗产的医生呢?”罗谦甫回答说:“是为了继承发扬这医学遗产而已。”于是谦甫就跟随李君学医,日常生活费用,全靠李君提供。学了三年,李君为他长期学习不知疲倦,奖励给他二十两白银,说:“我知道你家庭生活很困难,怕你半途改变主意,不能坚持到底,你可以用这些钱去供养妻子儿女。”谦甫竭力辞谢不肯接受。李君说:“我在大的事情上都不吝惜(医术),怎么会在小事上(钱财)去吝涩哪。你就不要推辞了。”从这里便可知道李君对罗谦甫所寄于的希望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他临终时,把平日所著的书,清检校勘,整理成册,分类依次排列,陈列在几案前,嘱咐谦甫说:“这些书交给你,不是为李明之、罗谦甫,而是为天下的后来人,谨慎传世,不要将它埋没了,要推广应用它。”李君,享年七十三岁,时在辛亥年(公元1251年)二月二十五日故去。李君去世,到现在十七年了,谦甫仍觉得老师的话,仍然还在耳边回荡,想起这些话,更觉得它越发的鲜活,就越觉到深刻。呵呵!李君的学术, 后继有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对砚坚《医史》东垣老人传 

  TOP

 

... 访客留言 ....

网友们,若对“民间医药”有进一步的探究,可进入“本网论坛”发表自我见地。也可以申请进入“师承学堂”获得到对以上内容的有关讲解。

   
Copyright © 2006 -2011 
http://www.mjcchao.com  All rights reserved 
吉ICP备06003584号
咨询电话 (海口):0898---65339196 
咨询电话 (吉林):0432---64866451   0432--66927829